首页» 氢能数据中心

华北电力大学能创院、新型储能技术北京实验室,最新Nature子刊!

文章来源: 发布日期: 2025-08-07

      在科技部“氢能技术”重点专项《光伏/风电等波动性电源电解制氢材料和过程基础》(编号2021YFB4000100)的支持下,华北电力大学刘建国、杨德仁、谭爱东团队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题为“Single-faceted IrO2 monolayer enabling high-performing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sis beyond 10,000 h stability at 1.5 A cm-2的研究论文,杨德仁为论文第一作者,杨德仁、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左守伟、谭爱东、刘建国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

       商业和实验室合成的 IrO2催化剂通常具有具有多个面的金红石型结构。理论结果预测,(101)面由于其最低的能垒,在能量上最有利于析氧反应。该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10 mA cmgeo-2电流密度下仅需230 mV过电位,在质子交换膜(PEM)电解槽中2 A cmgeo-2条件下仅需1.70 V电压。虽然晶面工程主要贡献在于调控本征活性而非稳定性,但单晶面IrO₂单层材料在恒定1.5 A cmgeo-2条件下展现出超过10,000小时的稳定性(衰减速率3.95 mV kh-1),并在0.2 mgIr cmgeo-2负载量下于波动工况中保持1,000小时稳定运行。该研究提出,氨诱导的IrO2单层晶面工程能够实现晶面依赖的OER性能,并在工业级PEM电解中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。

dfcbcbe6ed6b0b007cf4898e03e216b.png

文章链接:
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467-025-62665-2

相关附件